欢迎来到中国矿山建设第一门户网站!

新闻动态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张铁岗,院士

发布时间:2018-04-12

-------记“永远前进”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铁岗


书法作品“腾飞”是张铁岗院士为迎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领航“强国时代”的到来科技创新引领新时代发展倾心创作的。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文明史上,她必将载入史册永放光辉。“实现科技创新强国梦”标志着党在新时代开启新征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进入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新境界,中国腾飞开始助跑加速。今天中国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饱含了张铁岗院士这一代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一起砥砺奋进成长起来的科学家的心血,中国的“腾飞”是他们年轻时就开始为之奋斗的理想和目标。

张铁岗院士


被矿工们盛赞为“矿山的脊梁”,“瓦斯的克星”的张铁岗院士,曾经三次险些被死神夺走。每次亲人们闻讯赶来,纷纷劝他离开井下,别再干这活儿了。张铁岗说:“是农民就得种好地,在煤矿就要操心多挖煤、挖好煤,这是我的工作。”一次他在井下出了冒顶事故,工人们把他抢救出来,他躺在病榻上,半身不能动弹,妻子哭着劝他:“为了孩子,为了全家,你别再下井了,去干点别的事中不中?要么咱回老家种田中不中呀?”张铁岗说:“我学的是采煤,煤矿需要我,咱咋能回家种地呢?再说我们不干煤矿,让谁干……”见到矿友死亡,看着鲜活的生命离开,张铁岗偷偷地流过眼泪。他没有退却,责任和担当促使他向害人不偿命的“瓦斯”发出了挑战,一如他的名字,以他高大的品格继续坚守在这铁岗上。

张铁岗(1946.9.24 -) 中国工程院院士,安全技术及工程专家,教授级高工。1966年毕业于焦作矿业学院(现河南理工大学)采煤系,分配到平顶山矿务局(现平煤集团)工作。1990年进修于北京煤炭干部管理学院,曾任平煤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有十多项成果获国家、省、部级奖,曾先后被评为全国首届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科技创新“十佳”人才,并荣获孙越崎能源大奖。 2002年被国务院聘为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矿业组副组长,现为组长。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为河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瓦斯地质与瓦斯治理重点实验室主任,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重庆大学教授,西安科技大学安全学院、安全监察学院院长,河南省煤矿瓦斯与火灾防治重点实验室主任,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中国煤炭劳保协会与安全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张铁岗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安全技术及工程专家,长期在一线致力于煤矿工程、科研与安全技术工作,解决了一系列煤矿生产与安全领域的重大技术问题,取得了多项具有开创性的研究成果,并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为我国的煤炭工业和生产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


起步井下 来自一线 荣选国家工程院士


1966年张铁岗从河南焦作矿业学院毕业,被分派到平顶山矿务局四矿工作。在四矿工作的最初两年,他当过采煤工、支架工、镏子工、掘进工、放炮员,井下啥活他都干过,后来他做过技术员、工程师、矿长、平煤集团总工程师,异常丰富的井下实践经验,加上良好的理论知识和爱动脑筋的个性,使他在各个岗位都业绩不凡。


张铁岗初出茅庐,就“轻易”取得轰动和一定的突破,他感慨地说:“那时候我就有信心以创新的姿态把我们的煤炭科技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是实践给了我成功的机会,我感激当时的分配结果,要是一毕业就分到机关,我可能现在还是一无所成。”张铁岗说,他这样说是希望工程师、技术人员都能深入实践,多和工人们接触,多经历一些实践,多增长一些才干,“年轻人吃点苦不要紧,‘攻城不怕坚,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这是叶帅的诗。要讲究实效、成绩,应该实事求是、踏踏实实的去做事,到基层、到现场去锻炼,到那里才能掌握真才实学,一定要克服眼高手低,不要浮躁。大家应该充分利用这个好时机,创新驱动,靠创新发展,才能有新思路。”


平时的用心积累为张铁岗以后攻克更复杂的技术难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放炮一拉完,稍候进采面,刨去探头煤,找到锅底矸,铁梁及时挂,顶板背完善,柱子升打紧,保持有迎山,每次打柱子,铁梁向上搬······”这是张铁岗当时为采煤工编写的“五字经”,40多年过去了,他依然记得十分清楚。这些都是张铁岗利用自己的实践经验在业余时间编写的,当时平顶山矿务局将他编的各工种“五字经”印成小册子,在全局推广,许多新工人上岗的第一件事,就是先背会“五字经”。这些郎朗上口的顺口溜通俗易记,受到了矿工们的欢迎。


70年代初在四矿工作期间,他向矿领导提出了“由外延变内涵”的矿井技术改进方案,改变矿井“广种薄收”的局面,使矿井实现了合理集中生产。引进第一台综合机械化俄罗斯“ОКП”采煤装备,并亲自改造从英国进口的端头支架与其配套生产。在百里矿区第一个建成了百万吨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把矿井生产能力由原来的60万吨提高到300万吨,产量翻了五番,年增利润两亿多。


1983年7月,张铁岗刚刚担任九矿工程师,便碰上三采区大火。过去常用黄土灌浆灭火,但山地黄土奇缺,他大胆采用了附近姚孟电厂的废粉煤灰代替黄土灭火,很快便扑灭了大火。他创建的这种“粉煤灰灭火法”,后来在全国得到了推广。


1992年张铁岗调任大庄矿矿长。这个被称为矿区“西伯利亚”矿场,外部环境和生产条件都很差。他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调整了生产布局,改造了暗斜井工程,大大提高了矿井提升能力,把生产90万吨的矿井提高到145万吨。1年后,大庄矿6项经济技术指标跨进了全国先进行列。以后他受局派遣,又亲自指导设计建设平煤大型矿井首山一矿、八矿、十一矿、十三矿的改造共四座现代化矿井,使平煤成长为新中国第一个自行设计、自行建设的中国乃至世界有名的现现代化矿井。


而对我国煤炭行业影响最大最深远的还数他的煤矿瓦斯突出防治成果。瓦斯突出是煤矿的高危灾害,也是全世界未能解决的难题。


1996年,张铁岗担任平煤集团总工程师后,国家把“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矿井瓦斯综合治理示范工程配套技术的研究》5个专题和23个子专题的任务交给了平煤集团,由张铁岗担任课题组组长,组织全国科研院所的161位专家联合攻关。


张铁岗从1966年到1996年在平煤集团百米井下摸爬滚打了30年,他从一名采煤工干起,丰富的一线工作经验,曾历任技术员、工程师、矿设计室主任、副矿长、矿长、集团总调度室主任、平煤集团总工程师的张铁岗对瓦斯和煤矿工作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他深深体会到,安全是煤炭企业的“天字第一号”大事,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瓦斯。平顶山矿区是瓦斯重灾区,特别是那几年几乎年年发生瓦斯突出和爆炸事故,且不说伤亡人数,光管理干部不知处理多少人。张铁岗看在眼里,疼在心上。


在翻阅了大量国内重大瓦斯爆炸事故资料之后,张铁岗发现,这些事故多发生在上隅角,这里瓦斯容易聚集,而且采面瓦斯超限常常发生在晚上。这里面到底有什么玄机呢?为了制服害人的瓦斯,张铁岗无论何时都思考着治理上隅角瓦斯的问题。


1996年冬天的一个深夜,刚进家门的张铁岗猛然想起了什么,喊上几名技术人员,扭头就往回走,下到十矿采煤工作面上进行观测。一个小时、两个小时……饿了,啃块馒头,渴了,喝口凉水,十几个小时过去了,他终于测算出60%的瓦斯来自上隅角,而且上隅角自下而上20多米长段涌出量呈非线性分布,涌出量与分段装药放炮的数量成正比,同放炮间隔时间长短成反比,与夜班工序上隅角端头支架经常滞后使瓦斯积存空间增大也有关系。


见微知著。1998年4月3日,在八矿的一个工作面,张铁岗发现衡量瓦斯突出的一个重要参数与规定的临界值相差不少,但从工作面发生的动力现象看却有突出的危险。他命令放炮时工作人员都躲在1公里外的防突门外,工作面全部人员立即撤退。张铁岗走后,果然发生了瓦斯大突出,39名工人按照他的要求操作无一人受伤。


在《矿井瓦斯综合治理示范工程配套技术研究》项目实施过程中,张铁岗和院校专家教授密切合作,对瓦斯预测、分级、防治、装备等方面进行全面研究,实施的22个子专题中,有6个达到国际领先水平、6个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其余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使我国防治矿井瓦斯技术系统化、规范化,瓦斯综台治理整体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该项目研究开发的技术装备已在韩城、淮南、淮北、峰峰、邢台、开滦等全国16六矿务局40多个高瓦斯突出矿井推广应用、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遇事爱动脑子的张铁岗并没有止步于目前对瓦斯进行预防的被动阶段,他又盯上了瓦斯抽放这一关键环节。1997年,张铁岗一改原来只对瓦斯进行预防的被动局面,变单一抽放为综合抽放,采用多项先进技术,并同澳大利亚约翰分雷公司、林康公司共同设计千米钻机,把该项技术引进国内开发应用,改变了国外企业独占中国市场的局面,此钻机被澳大利亚称为“张氏钻机”。当时他组织建成瓦斯井下抽放站14个,地面抽放站3个,平煤集团瓦斯超限次数由1996年的8700次降至2003年的118次.从而连续十年杜绝了重大事故的发生。也使平煤集团瓦斯抽放量由1996年的400万立方米上升到一亿多立方米,递增速度位居全国前列。张铁岗因而以治理瓦斯而闻名、成名。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铁岗


  2004年1月5日,对于河南人来说是个永远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河南省实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零”的突破,来自平煤集团的总工程师张铁岗成为中国新增选的58名院士中的一员,这也是中国工程院唯一一名来自煤矿生产一线的院士,他的当选结束了我国煤炭生产企业无院士的历史。


  情系矿工 抢险减灾 赢得中外褒扬赞誉


  他不是医生却一次又一次地救人生命,他不是救护神却在一次次的煤矿事故救灾现场指挥解救出众多的受困矿工。


  除了科研之外,张铁岗还是一位抢险救护专家。在组织抢险中,他以思路清晰、决策果断而闻名。他经常受到各地政府的委托参加其它矿区的抢险指挥,为将事故消灭在萌芽阶段或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他呕心沥血,创造出许多奇迹。


  1997年以来,他先后指挥过梨园煤矿、新华四矿、韩庄二矿、禹州云镇山二矿等矿井的抢险工作,特别是2002年受国家安全监察局的委托,一天夜间在家用两部电话成功地遥控指挥吉林省南山矿瓦斯爆炸抢险工作,一时传为佳话。据不完全统计,张铁岗参加矿井水、火和瓦斯爆炸等重大事故的抢险指挥40余次,有11次因抢险及时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未造成1人死亡;已形成重大事故通知他前往抢险的有30多次,救出867人,其中从死亡线上救活的就达293人。矿工们盛赞他是“矿山的脊梁”,“瓦斯的克星”。


  煤矿作业是高危险职业,井下矿工长期受着水、火、瓦斯、冒顶、地热等的威胁。张铁岗懂得矿工的不容易。刚从矿井上来的矿工大多是连续井下作业七八个小时的工人,脸上早已染上了煤的颜色,成了乌紫色,要是不说话,看起来都一个样,头上都顶着一个安全帽。对矿工亲如兄弟的感情使张铁岗把煤矿生产安全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使命。


  当选院士之后,他又参与了国内多起重大矿山事故的抢险指挥。


  2004年11月28日,陕西铜川陈家山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166名矿工遇难。张铁岗作为国务院事故调查组专家组组长,亲赴抢险一线。他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预测到井下瓦斯在爆炸后会大量涌出,再加上漏风供氧与火区高温,井下还会继续发生爆炸,于是果断否决58名抢险队员第二天8点下井的方案,避免了第二天9点瓦斯大爆炸伤人的局面。事实表明,他的预测非常准确,井下9点以后竟然又连续发生了4次爆炸。最终,专家组用注水方案成功地扑灭火灾,出色地完成了抢险任务。


  后来,他就煤矿安全的技术基础不牢,如何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煤矿安全工作写出了他的建议直接报国家有关部门,同时这些调查意见还促成了国家《关于加强煤矿瓦斯突出防治的意见》和《在重点矿开展瓦斯防治专家会诊的意见》等文件和措施的出台,进一步推动从政策制度上建立起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


  针对2002年至2004年,全国煤矿安全重特大事故频发,他在专机上向温总理提议组织专家“会诊”,引起国务院高度重视。2005年初,第81次总理办公会决定,组织专家对全国煤矿进行“会诊”。来自全国的120多位煤矿安全专家分成11个组,分赴10多个省的425处矿区。作为全国著名的煤矿安全专家,张铁岗院士被任命为专家组总顾问兼第一组组长,负责湖南、江西等省的老大难地区煤矿会诊。在近3个月的时间里,张铁岗深入井下工作一线,不辞辛苦,不畏艰险,辛勤工作,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建设性的意见,帮助煤矿企业解决了大量安全技术难题。


  经过此次会诊,全国查出煤矿安全欠账688.8亿元,发现安全问题13000多个,多数问题立即得到了整改,遏制住了特大事故频发的局面,使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由之前的5.16人下降到了1.42人,平均每年避免了一万多人死亡。2005年7月19日,以张铁岗为首的专家们在北京受到了国务院的表彰。


  2011年11月3日,河南义马千秋煤矿发生冲击地压事故,75名矿工被困井下,情况十分危急。当时正在北京开会的张铁岗被紧急请到救援现场,了解情况后,他提出了最节省时间的运用机械将冒塌巷道迅速打通的方案,结果成功将几十名矿工救出。最终,75名矿工中,仅有8名矿工遇难。


  “在处理救援冲击地压这样一个特别重大事故中,能在30小时这么短的时间内成功救援,这是首例。”当时的国家安监局副局长、煤炭安监局局长赵铁锤激动地说。


张铁岗院士:矿工心中永远的大哥


  2005年5月15日平煤集团四矿自燃的矸石山因连降暴雨先后连续两次发生大爆炸,造成123人伤亡。张铁岗闻讯后立即奔赴现场,他用军用望远镜进行观察,发现还会发生第三次爆炸。张院士在现场担任总指挥,凭他的理论和实践,他立即决定采用人们不曾想过或从未采用过的方案:“炮击矸石山,炸开矸石山内部巨大的高温火区!”在济南军区的支持下,他要来了200发火箭弹,在他的指挥下,解放军的炮击正式开始,当打完第120发炮弹时,矸石山巨大的火光、浓烟挟带着火红的矸石抛向了高空,形成了遮天蔽日的蘑菇云。“成功啦!”张院士大喊一声,“矸石山再也不会爆炸了!不打了,余下80发炮弹留下等候打台独的人吧!”大家哄堂大笑。


  2008年,南方罕见的雪灾、四川汶川的大地震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损失。张铁岗奔波于雪灾和地震引起的矿震灾区现场,从抢险救灾到灾难事故的调查,为灾区排忧解难,为国家献计献策,为遇险者挽救生命,张铁岗不知熬过多少个日日夜夜,流下了多少艰辛的汗水,但是换回的确是丰硕的成果。


  2002年8月,应美国煤炭协会会长克拉·杰拉德的邀请,张铁岗赴美国在斯波坎、西雅图、华盛顿作“中国矿井瓦斯综合治理与技术”学术讲座。2007年,他代表中国在美国田纳西州什维尔市第三次国际矿山救援大会上发言。他带去的资料及著作被各国专家一枪而光。到会专家、美劳工部长罗伯特·弗兰德(Robert flandeis)向中国发来感谢电,称“您为大会取得的巨大成功作出了贡献,正是有了像您一样的专家的努力,我们才能共享信息,才能竭力预防矿山的悲剧、矿山的事故发生,我们正是需要像您这样的科学家”。


  申明大义 为国进言 透析我国能源资源


  作为在煤炭行业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老煤炭人,张铁岗院士深知能源在国家安全中的位置。他说,我国能源存在两大矛盾:一个是能源储存量、能源生产与消耗量大之间的矛盾;一个是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的能源生产和消耗大国,我国一次性能源的消耗量居世界第二位、生产量居世界第三位。而我国陆地人均可采的煤炭为1600吨、石油4.7吨、天然气22000立方米。这意味着我国陆地的石油再有50年、煤炭还有300多年就要开采完毕。


  他说,煤炭占我国一次性能耗的70%,走资源节约、环保、安全开发之道路是十七大提出的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面对煤炭开采的浪费现象,张铁岗十分痛心,他说:“目前煤炭开采中‘吃肥丢瘦’、‘吃厚丢薄’现象十分突出,煤炭资源开采浪费问题亟待解决!”


  他痛斥了煤炭资源开采浪费的“三重罪”:


  第一浪费是薄煤层开发少。薄煤层储量占全国煤炭储量的28%,而其产量仅占煤炭总产量的8%。很多薄煤层低硫低磷,品质优良,而且开采安全条件好。但是有些煤炭企业领导抱着尽快“提升”的目的,只顾“政绩”而“挑肥弃瘦”,置国家资源浪费于不顾,十分令人气愤!希望政府立即制定限制丢弃薄煤层开采的政策,遏制企业短期行为的发生。


  第二浪费是优质煤矿被滥采滥挖。在内蒙,许多矿井煤厚越过6米,但是却被个体户矿主采用早已淘汰的“房柱式采煤法”,把汽车开进去拉走完事,回收率连40%也不到。


  第三浪费是小煤矿没有合理利用。小煤矿产量占全国煤产量的三分之一,南方雪灾中的煤荒更表明:国民经济离不了这三分之一。小煤矿大多是上世纪50~90年代大矿开采余下的边角废料,开采成本较低,有其合理利用价值。对待这些小煤矿,符合开采条件的应当让其开采,把剩余的煤炭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最后自生自灭。对违法违规的,坚决整顿关闭。

张铁岗院士中南大学讲学:推进我国能源工业发展


  张铁岗院士介绍说,从目前我国采煤工业的发展水平来看,无论是理论还是技术,在全世界应该都是先进的,并且高于美国。


  我们国家矿难之所以多,其实是有原因的:第一,开采条件越来越复杂。我国煤炭的产量原来仅有几个亿,现在三十多个亿,而实际产量40多亿,世界第一,占世界煤炭产量的一半。浅层开采完了,就要向深部开发,深部条件复杂,瓦斯含量大,所以容易发生事故。第二,我国的人均GDP达到1200多美元,国际统计数字表明,GDP在1200美元到3000美元时,任何国家的煤矿事故都要大量发生,美国、德国、英国都是这样。第三,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层次和结构也发生了一些变化,造成了行业内部的无序竞争,再加上国外的技术渗透,新环境也是造就事故多发的一个重要因素。


  我们国家缺乏瓦斯抽采方面的经验。张院士说,这些事故主要是瓦斯事故。瓦斯是灾害源,又是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还是一种非常洁净的能源。它可以发电,还可以炼油。现在我们国家缺油,陆地再有50年石油就用完了,煤炭还可以开采300多年,所以煤炭是我们国民经济的一个支柱。在这样的情况下,瓦斯含量大我们就要采用一种新的技术来抽采瓦斯,把它和煤炭一样当成一种资源进行开采。


  今年两会期间,应《科技文摘报》的邀请,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张铁岗站在国家能源发展的战略高度上,以共商国是的姿态,就今后如何更加合理地利用煤炭资源,以及大家普遍关心的低碳经济、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张铁岗院士负责的瓦斯地质与瓦斯治理重点实验室


  他认为就能源结构上讲,煤炭占一次性能源的70%,石油占19%,水电占6%,核能占0.88%,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不到1%。对于这样一种观点:“为了节能减排,要大量压缩化石能源(主要是煤炭和石油)的产量,甚至有人提出煤炭到2020年压缩到占一次性能源生产的40%。”张铁岗说:“这种说法不太结合中国的实际。”在谈到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据的主体地位时说:“2005年元月7日,我在总理专机上给温总理汇报我国今后在相当长时间内煤炭的主体地位不会改变时,得到总理认同。从多年压低化石能源、特别是煤炭的力度这么大,多少年才压了2.5%,仍然占一次能源的67.5%,事实不是很清楚吗?”


  张铁岗从资源节约角度对关停矿未开采完的一些资源非常惦记:“他们花了很多钱开这些矿,这些钱不管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我认为这些都是社会的财产,我们完全可以通过科技创新,科学地把它开采出来,甚至用地下气化的方法把这些不可再生的资源提取出来,为民谋福。我们可以想象,资源终有一天会枯竭。若等将来有一天资源枯竭了,再做工程把剩余煤炭开采出来,那会加倍投入还不一定达到目前理想的地步,而随意一句话就关掉了。关掉后失掉的总量不发愁,因为中国西北部地区有条件好的煤炭资源可以很容易地开发补充。但我在想,作为中国的主人,能给子孙后人留下来点什么而不被后人非议,何乐而不为?整顿、关井要有个标准,有个原则,不可颐指气使。”


  关于煤炭资源利用与煤矿安全生产问题,张铁岗呼吁:“中央政府对煤矿安全生产给予高度重视,强调在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不能以牺牲资源为代价,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生命为代价。我们应当遵循这些方针。”


  面对这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生态环境保护,资源过度开采,环境姿意污染,乃至造成难以治理的硬伤而不顾的狭隘野蛮行为,张铁岗痛彻心扉!


  万分欣慰的是,张铁岗倡导的发展兼顾生态保护的科学发展思路和我国选择的发展道路高度契合。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论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提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总书记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一系列新部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关系的深刻认识,揭示了生态优势可以转化为发展优势的深刻道理,体现了我们党执政理念的新变化以及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把握。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最具代表性的“金句”。来自矿山的张铁岗内心深处拥护的这一科学论断,坚定拥护走科学的发展道路。他欣然泼墨,奋笔疾书,用遒劲有力的大字写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不愧此生“永远前进”


  作为我国目前首位直接从煤矿一线成长起来的院士,在总结分析发生的重大矿难和其他一些矿难的原因,张铁岗认为,我们没有理由断定,它们都是因为未加强管理,不重视通风,或者没有进行安检造成的。还有很多本质的东西没有认识清楚,科学上的很多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或者在实际生产中没有很好地应用。


  张铁岗告诫:“有三层意思,我们必须谨记!我国的能源问题主要是煤炭发展问题,煤炭占全国一次性能源结构的70%;煤炭发展的主要问题是煤矿安全问题,一半以上的矿井处于高瓦斯区或瓦斯突出区,近年80%多的事故由瓦斯爆炸引起;而煤矿安全的根本出路则在于科技进步。科技不仅要提升煤炭生产的技术水平,还要解决安全生产中瓦斯治理问题,以及与环境有关的脱硫问题、洁净煤问题等。”


  “尤其是在我国目前瓦斯成为威胁煤矿安全的突出问题的时候,迫切需要科技作为支撑。瓦斯是吸附于煤体及周围岩层中的有害气体,主要成分是甲烷,易燃易爆,加之煤层透气性低,不易在开采前抽放,采掘时极易发生瓦斯突出现象。美国、澳大利亚等煤矿地质条件较好、储量丰富的国家,对于高瓦斯矿一般采取停产关闭措施。而我国一直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由于资源有限,条件再复杂、环境再恶劣的煤矿,都不得不纳入开采范围。”张铁岗说,全国已有相当数量的矿井开采到了800米以下的高瓦斯和瓦斯突出区,条件十分困难。而每向下开掘垂深100米,作业面温度就会升高3—4摄氏度,瓦斯的相对涌出量呈线性增长(不同地区梯度值不一样),瓦斯灾害就容易发生。我国目前的瓦斯事故已上升到煤矿事故的80%以上,造成的伤亡占特大事故伤亡人数的90%。


  在美国,煤矿已经实现高度机械化,地质条件好,井下工作人员很少,矿压小,巷道畅通,一旦发生事故,易于撤离,伤亡不大。而在我国,大小煤矿统算在内,采煤机械化程度仅为55%,矿工队伍很大一部分是农民工,文化水平低,培训时间有限。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如果再不在瓦斯的预测、检测和防范上下苦功,怎么行呢?而在这些方面下苦功,就必须是科学技术的突破。但是,张铁岗说,我们在安全科技上的欠账太多。科技部规定,企业科技投入不应低于销售总额的1.5%。而我国许多煤矿根本没有达到这个标准,煤炭系统最好的是兖州3.3%,大同2.4%,平顶山1.7%。就这些,还远远低于其他行业企业的科技投入,如海尔8.2%,铁鹰7.55%,许继6.35%。煤炭企业在全国企业科技投入的排名中,是非常靠后的。


  “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而最紧迫的一个问题便是,我们特别需要培养一批能够把握世界科技前沿、作出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的战略科学家、尖子人才和领军人物。”张铁岗对我国煤矿生产安全的未来保障寄予厚望。


  在张铁岗教授的摧动下,作为中国煤炭学会瓦斯地质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的河南理工大学,锻造了一支由国内瓦斯科研精英组成的,志在托起“瓦斯地质和煤矿瓦斯治理之魂”的高素质科研“联合舰队”。而依托学校矿业工程等博士学位授权点及相关硕士学位授权点、该校也修筑了一座瓦斯研究高层人才“蓄水池”。


  2007年1月15日,以张铁岗为学术带头人的河南理工大学“瓦斯预测与治理研究创新团队”成功入选教育部2006年度“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成为煤炭行业首个也是教育部唯一一个创新团队。


  近5年来他们先后招收博士研究生40名、硕士研究生410名,工程硕士研究生196名,形成了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合理的学科团队,打造了人才高地的强大引擎,给科研成果快速孵化、就地转化、对外磁化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近年来,张铁岗将关注的目光投到矿山的“绿色开采”方面:如何绿色高效开采,把对环境的危害降到最低;如何变废为宝,循环利用煤矸石等。2011年,科技部交给他一个重大科研项目《能源矿产资源安全开采与高效转化基础研究》,这个大项目内包括6个分项目。作为这个项目的首席科学家,目前,他正与河南理工大学、东北石油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江西东华理工大学、宁夏大学等6所大学的专家教授一起展开这一重大课题的攻关。


  2017年2月2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铁岗工作站在洛阳灰熊科技园设立,将致力于“瓦斯消溶剂”技术研发推广和产业化。


  瓦斯是煤矿安全的头号“杀手”。由张铁岗指导研发的“瓦斯消溶剂”专利技术,运用生物技术筛选、培育出液态嗜瓦斯菌,通过高压注入煤层后,能在短时间内吞噬煤层中的瓦斯,从而大幅度降低煤层瓦斯含量,减小瓦斯压力。该专利技术在煤矿瓦斯治理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有效破解了煤炭安全生产难题。目前,这项专利技术已先后在我省和山西、贵州等地不同煤层条件下的煤矿进行试验,可有效促进煤炭行业安全生产、提升煤炭产量。


  签约当日,张铁岗与洛阳腾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该公司负责人将依托张铁岗院士工作站,进一步推动“瓦斯消溶剂”专利技术产业化发展,将煤炭行业安全生产的“洛阳方案”推向全国乃至国际市场,市场空间巨大。


  尽管他有高血压,心血管里已安了两个支架,但作为一名院士,他的人生字典里没有“退休”二字。党发出了时代最强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经济社会必将得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党的十九大擘画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在这一伟大进程中,科学技术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张铁岗来看来,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工程科技大有作为、工程院院士责无旁贷。

张铁岗说,现在他每天的时间都安排得满满的。“我还想再培养一批博士生,再搞出点科研成果,争取做到老有所用,老有创新,老有所思,老有所为!”


  张铁岗深深地懂得“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荣享这个称号是国家和人民对他多年来辛勤工作所取得成就的充分肯定。这虽为自己赢得终身荣誉,同时也意味着承担下不可推脱的终身责任和使命。


  在张铁岗的办公室里,一幅精心装裱的字画引人注目:“永远前进!”那是2005年新年的第一天当时的总理温家宝同志专门给他的题词。


  “这是鼓励,更是鞭策。”张铁岗说。他正是用这句话鼓励鞭策自己在提升我国煤炭行业科技水平的道路上永远前进。


  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两院院士在我国科技界拥有最高学术荣誉,在全社会具有高度关注度,一言一行对学术风气和社会风尚都有极大的影响。对此张铁岗始终严于自律、自省、自勉、自强,身处伟大的时代,张铁岗深深感到院士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决心以身作则,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攻坚克难、崇德向善中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团结带领科研团队,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勇攀科学技术高峰,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完成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而不懈奋斗!



                          矿山建设网公众号                          




矿山界公众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