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矿山建设第一门户网站!

新闻动态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陈湘生院士分享对大湾区磁悬浮交通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3-11-03



大湾区磁悬浮交通要来了?
8月5日
广州举行的“花城院士讲坛”上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湘生分享
粤港澳大湾区磁悬浮交通的思考
根据提出的四个方案
在广州的候选起点包括
广州东站、珠江新城、广州站
中途候选路线包括莞城、虎门、南沙等

通过磁悬浮实现
广深港澳半小时真正同城化

陈湘生认为,广深港主轴位于大湾区经济最为发达、单位人口聚集度最高的知识密集型产业走廊内。

2017年广深港轴客流密度为10963万人,已趋于饱和;2035年,广深港轴客流密度将达到2.6亿人,能力缺口约4000万人,需新增1条高速项目来实现满足广深港交通需求,此外的8个城市主城区中心间客流联系也需要高速通道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可否通过磁悬浮实现广深港澳半小时真正同城化、其他城市中心间实现40分钟同城化?

图片


陈湘生透露,沪杭、成渝、广深几个都市圈正在竞争磁悬浮线路建设,现场也展示了4个广深磁悬浮线路方案,4个线路均可东接白云机场,西延至香港九龙。该线路设计时速达650公里。


方案一
(东线-经香蜜湖方案)
为广州东站一东莞莞城一深圳香蜜湖;

方案二
(东线-经前海方案)
广州东站一东莞虎门一深圳前海;

方案三
(西线-经珠江新城方案
广州珠江新城一广州南沙—深圳前海;

方案四
(西线-经广州站方案)
为广州站一广州南沙—深圳前海。

图片


广深磁悬浮交通早有规划
线路有待确定

广深磁悬浮的规划在2021年开始浮现。

2021年2月,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发布了《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公众版。规划提出,省域空间内将预留纵横两条高速磁悬浮廊道,分别是纵向的京港澳高速磁悬浮以及横向沿海的沪(深)广高速磁悬浮廊道。

广州成为两条磁悬浮交会点。

图片


同年,在广州市推进全球重要交通枢纽建设情况发布会上,一张规划图显示预留广深磁悬浮线路,从广州东站引出,经南沙,跨过珠江口后进入深圳宝安和前海,最终进入香港西九龙。

在《铁道运输与经济》2021年10月刊,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线路站场设计研究院晏仁先发表的《大湾区广深港高速磁悬浮铁路线站位方案研究》一文,提出了广深磁悬浮线路规划的4个方案,并优先推荐方案一。

但该方案不经过南沙,与规划图预留线路不同。

图片


去年,深圳福田综合交通“十四五”规划印发,提出研究引入香蜜湖磁浮枢纽可行性。尽快开展香蜜湖磁浮枢纽规划研究,加快广深高速磁浮直通福田,实现福田与京津冀、长三角等重点城市群之间的直连直通。

广州南沙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四五”规划也提出,预留广州东站至南沙区的广深港高速磁悬浮通道和设站条件,打造南沙与香港、澳门以及广佛肇、深莞惠等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之间直连轨道走廊。

而在目前透露出的4个方案中,广州南沙与深圳香蜜湖不在同一线路上。

广深磁悬浮最终线路如何,仍有待揭晓。

时速600公里!首次悬浮运行


日前,我国自主研制速度可达600km/h的悬浮交通系统已实现首次运行。


据新华社此前报道,记者3月31日从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获悉,由这家企业自主研制的高温超导电动悬浮全要素试验系统完成首次悬浮运行,为下一步工程化应用奠定基础。

据中车长客副总工程师兼磁浮研究所所长于青松介绍,超导电动悬浮交通系统由车辆、轨道、牵引供电、运行通信等系统构成,适用于高速、超高速和低真空管道等运用场景,运行速度可达600km/h及以上,具有高速、安全、绿色、智能、舒适及环境适应性强等优势。

图片我国自主研制速度可达600km/h的高温超导电动悬浮交通系统实现首次悬浮运行。图源: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此次实现悬浮运行的高温超导电动悬浮系统采用被动悬浮方式,无需主动控制,悬浮及导向间隙大,对线路的适应能力强,提速空间大,车辆应急运行能力强,安全性高。

超导电动悬浮交通系统可成为超大城市间、发达经济圈之间快速运输通道的选择,也可为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建设综合立体交通网提供支撑。

图片
超导电动悬浮交通系统可成为城市间快速运输通道。图源: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此次悬浮运行对超导磁体、直线同步牵引、感应供电及低温制冷等超导电动悬浮交通系统的关键核心技术进行了充分验证,多位院士、专家见证了此次悬浮运行试验。

本文转载自南方日报

2023·IFUS

图片

国际地下空间开发大会发起于2013年,时值上海世博园区规划再利用,地下空间大规模统一开发的建设热潮,是“世界城市日”系列活动之一。大会宗旨是打造面向全球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领域的具有规模和影响力的前沿信息与技术高端交流平台。大会通过持续关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推动城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地下空间行业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思想、理念和技术,切实促进了产业间交流与合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