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矿山建设第一门户网站!

新闻动态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海拔4500米上搞矿,是一种什么体验?

发布时间:2020-04-29

海拔4500米上搞矿,是一种什么体验?

矿山界 今天




文 | 郗富旺
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原开山拓土、引水筑坝、修路建房,你是否能听到他们内心的毅力与坚强?在零下20度的冰天雪地,确保项目建设进度不减,施工节奏不慢,你是否能感受他们的敬业和付出?十余载满腔热血、无私坚守,你能否体会到他们对事业的执着与责任的担当?在玉龙铜业,每一个脚印,都刻录着跋涉的艰辛;每一份捷报,都传递着智慧与汗水交融的喜悦,今天让我们走进这个常年与雪山为伴的地方,听听这群“山里人”的故事。
玉龙铜矿矿区处在青藏高原东南角的金沙江与澜沧江之间的宁静山脉北段分水岭地带,属大陆性的温带半干旱高寒山地气候,具有四季不分、气象多变、紫外线辐射强、气压低等高原山地气候特点,这片神奇的土地在有色行业以其巨大的金属储有量和恶劣的自然环境让众人所知。
矿石性质复杂,外部运输距离远,交通运输不便……玉龙铜业如何在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之间找到平衡点,将这里沉睡千年的宝藏高效有序的开发是几代玉龙人共同思考的问题。
踏着新时代的“鼓点”,一群玉龙人进军雪域高原,与新中国共同奋斗成长,担负起矿业报国,振兴民族经济的重任,在高原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2010年,西部矿业重启玉龙铜矿开发利用方案,2013年1月选矿系统建成,2013年6月尾矿库建成,2013年12月湿法系统建成,2015年7月7日玉龙公司拿到试生产批复,2016年9月1日,一期工程通过验收,2016年11月18日,3000t/d选矿系统按时投产,完成从2015年到2017年矿山生产能力逐年增加1万吨的“123”发展规划,将玉龙铜矿一期工程的产能挖掘到了极致。 
时间之河川流不息,十余载春秋历历在目。“123”发展历程正是这里不断变革的生动写照。但企业发展永无穷期,西矿集团着力打造千亿资产企业,奋力实现二次创业再铸辉煌宏伟目标,2019年4月3日,西部矿业玉龙铜矿改扩建工程全面开工。
高寒、缺氧、冻土、疫情影响,项目建设过程中各种问题和困难纷纷而至,面对困难和问题,玉龙公司领导坚守岗位,加大与政府部门的协调力度,全方位有序组织员工返岗、施工人员进场作业,千方百计保证急需原料供应,千方百计畅通产品销售渠道,调整生产节奏,优先保证关键环节和关键工序正常生产。
“我十年前来到公司的时候,每周都会在领导带队下统一徒步在采选区周边的沟壑中穿行,这周边的每座山、每条沟我都走遍了。”在一期采选厂返回生活区的路上,生产调度部张二林向我们介绍,“地形不熟、环境不熟,我们就走周边的山脉沟壑,将尾矿库的选址一点一点标出来。”
因为天气干燥,早晨起来鼻腔内经常有积血;因为对环境的不适应,强烈的高原反应让人头痛难忍,呼吸困难。可这一切却丝毫没有浇灭他们对于工作的热情,到现场指导施工操作技术、布置工作,督促进度,改扩建项目建设团队中的每一员都是着急而来、匆匆而去。
 海拔4500米的高原的大山里,天气变化莫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不仅是对人、对设备的考验,更是对意志力的挑战,大型磨机基础浇筑需要2000立方米的混凝土,为了保证质量,需要将厚厚的棉被包裹在浇筑的基础上,每一次的浇筑都需要36个小时连续作业。“很难想象当时是怎么熬过来的,差一点就崩溃了,”回想这一段历程,参与浇筑工作人员仍然心有余悸。
早上晴空万里,中午大雪纷飞,厚厚的工装始终不能离身,改扩建现场人员基本上都是黝黑的脸被晒得脱了皮、嘴角起了泡,他们既要面对高海拔、大温差、低温干燥、氧气稀薄,又要面对工作压力,白天在现场,晚上看设计图,排进度、列计划。
“为了加快改扩建项目建设保证按期投产,我已经有6个多月没有回家了,对了还有8个月都没有回家的人,计划下个月请假回家看看……”家庭每一个矿山人都不愿提及的话题 ,工作和家庭你总得选择一个,还好现在交通和通信都很方便,只能把思乡念亲放在工作上。
几百个日日夜夜,烈日暴晒、高原缺氧的危险,都未能减缓玉龙人一往无前的坚定步伐。从2005年至今十余载,玉龙铜业针对企业发展制约性的因素,立足当下、谋划未来、蓄势待发。短暂的时间、恶劣的环境、巨大的工程,玉龙改扩建工程可以说是矿山建设的一个奇迹,玉龙人正阔步向前,创造这个奇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