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矿山建设第一门户网站!

新闻动态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孙越崎能源大奖3】刘天泉院士

发布时间:2018-09-11


第二届《孙越崎能源大奖》获得者刘天泉院士(1993年)


孙越崎基金委员会设有孙越崎能源科学技术奖,1992年设立,2001年根据《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由科技部批准登记备案,包括能源大奖、青年科技奖2个奖项,另设煤炭、石油高等院校优秀学生奖及家乡教育奖,每年评审、颁奖一次。截止2016年(第二十五届)累计已奖励2360人。

能源大奖获得者在能源基础理论突破和科技进步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截止目前(第二十六届)在95位获奖者当中已有27位当选中国科学院或工程院院士;

小编分期把【孙越崎能源大奖】95位获得者的简历和事迹介绍如下:



     


刘天泉(1927.11.3—2000.3.28),男,汉族,江西萍乡市(原名萍乡县)青 山镇青山村青泥凹人,硕士,教授级高工,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1952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5 年从江西分宜乡村师范学校毕业;毕业后在分宜乡师范附小任教师, 一年后转入高中学习;1949 至 1950 年,任江西省萍乡县青山村小学校长、教 师、青山村农民协会委员兼秘书;1950 年考入湖南大学矿冶系;1952 年 9 月 被派往波兰华沙大学学习波语;1954年9 月至 1957年 1月,在波兰克拉科夫 矿业学院采矿系学习;1957年2月至 1958年10月,在波兰克拉科夫矿业学院采矿系硕士班学习, 获硕士学位。  1959年至 1994年,在开采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历任特采室室主任、开采所主任工程师;1994 年至1998年,任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煤炭部煤炭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1997年起 任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总工程师。2000年3月28日在北京去世。 是煤炭特殊开采和岩石力学与工程界的泰斗,中国现代特殊开采技术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从采 动岩体变形空间分带、采动地表变形空间形态、采动地层结构到采动地层质量评价,创立了完整的 矿山岩体采动响应理论及特殊开采技术体系。 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 6 项、三等奖 9项,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 1 项。出版专著 10多部(含译著 2 部),发表论文100 多篇(含译文20 多篇)。1990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 1982年、1985年被评为煤炭部劳动模范;1984—1996年,任北京市人民政府采矿工业顾问团 第一至第六届顾问;1983年当选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1984年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985 至 1998 年,任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第二、第三届工学学科评议组成员;1993 年当选为第 八届全国政协委员,1993年获得孙越崎能源大奖;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1992至2000 年,任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开采损害技术鉴定委员会第一届主任。1997年任中国煤炭学会常务理事及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矿业协会常务理事。 

 


刘天泉院士与他的学生张玉卓院士在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座谈会上


     


                        

                  杰出贡献人才公众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