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矿山建设第一门户网站!

学术和展览会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学术和展览会 > 新技术展览 > 

改革开放 40 年我国煤炭工业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发布时间:2019-03-09

       

       改革开放 40 年我国煤炭工业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40 年来,我国煤炭行业顺应时代潮流,发扬“煤矿工人特别能战斗”的精神,锐意进取抓改革,凝心聚力谋发展,焕发出蓬勃生机与活力,煤炭工业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一)煤炭高质量供给能力显著增强。全国煤炭查明资

源储量从 1978 年的 5960 亿吨增加到 2017 年的 1.67 万亿吨。

累计新增煤炭生产能力 44.4 亿吨/年,建成了年产 120 万吨

及以上的大型煤矿 1200 余处,产量比重提高到 80%以上(其

中,千万吨级煤矿 42 处,产能 6.73 亿吨/年;在建和改扩建

千万吨级煤矿 37 处,产能 4.71 亿吨/年);全国煤炭产量由

1978 年的 6.2 亿吨增加到 2000 年的 13.84 亿吨、2018 年的

36.8 亿吨,累计生产煤炭 773 亿吨。全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

由 1978 年的 9.713 下降到 2018 年的 0.093,实现了煤矿安全

形势明显好转。建成了大秦、朔黄、蒙冀、瓦日、集通等主

要煤炭铁路运输通道,全国铁路煤炭运量达到 23.8 亿吨;建

成了秦皇岛、京唐港、曹妃甸、黄骅和南京、武汉等一批沿

海、沿江煤炭中转港口,煤炭转运能力大幅提升。全国煤炭

生产供应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图 1-图 6)

       (二)科技创新驱动力大幅提升。煤炭科技创新体系逐

步完善,资源开发、重大灾害防治、清洁利用与高效转化等

基础理论研究与关键技术攻关取得重大进展。40 年来,全行

业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2 项、中国专利金奖 5 项。“煤

炭清洁高效利用核心技术和工业示范”入选改革开放 40 年 40

项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2002-2017 年,共评出煤炭工业协

会科技进步奖 3442 项(其中,特等奖 23 项,一等奖 352 项)。

大功率采煤机、输送机、大采高电液控制支架、物联网、新

型智能传感器等关键设备与零部件国产化能力显著增强,有

力支撑了我国大型现代化煤矿建设,建成了 145 个智能化采

煤工作面,煤炭生产方式正在由粗放向集约高效现代化方向

转变。大型煤炭企业采煤机械化程度由 1978 年的 32.34%提

高到 2018 年的 96.1%,掘进机械化程度由 14.5%提高到

54.1%;全国煤矿人均生产效率由 137 吨/年提高到 1000 吨/

年,增长了 6.3 倍。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矿区补连塔煤矿,年

人均效率超过 5 万吨(原煤工效达到 167.76 吨/工);中煤

平朔集团东露天矿,年人均效率 6.8 万吨(原煤工效达到

222.94 吨/工),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三)体制机制的保障作用显著增强。从 1992 年煤炭

价格改革试点到取消由政府部门主导的年度煤炭订货,从煤

炭价格双轨制到 2013 年取消重点电煤合同价格并轨、炼焦

煤与动力煤期货上市,煤炭市场化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2017 年以来建立的“中长期合同”制度和“基础价 浮动价”的

定价机制,为煤炭市场平稳运行提供了制度保障。全国煤炭

交易体系、价格指数体系逐步健全完善,市场在配置资源中

的决定性作用显著增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煤炭市场体

系逐步形成,行业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升。

(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迈出了新步伐。全国煤矿数量

由上世纪 80 年代的 8 万多处减少到目前的 5800 多处,全国

平均单井规模由不足 5 万吨/年提高到 90 万吨/年以上。年产

量超过 2000 万吨的企业由 2 家发展到 28 家(其中,亿吨级

企业 7 家),产业集中度显著提升。煤炭上下游产业融合发

展,煤电、煤焦、煤化、煤钢一体化发展趋势明显;新技术、

新模式推动了新能源、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矿

区休闲旅游、健康养老等多元产业的协调发展;煤炭由单一

的燃料向燃料与原料并重转变取得新进展。2018 年,煤制油、

煤制烯烃、煤制气、煤制乙二醇产能分别达到 1138 万吨/年、

1112 万吨/年、51 亿立方米/年、363 万吨/年。部分大型煤炭

企业非煤产业比重超过 60%。煤炭行业转型升级不断取得新

的进展。

     (五)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40 年来全国原煤入选

率由 16.7%提高到 71.8%,提高了 55.1 个百分点;煤矸石综

合利用率由 27%提高到 70%,提高了 43 个百分点;矿井水

利用率、土地复垦率达到 72.8%、49.5%。保水开采、充填开

采、煤与瓦斯共采、无煤柱开采等成为绿色矿山建设的重要

支撑;燃煤发电基本实现了超低排放;煤炭深加工得到普遍

推广,商品煤质量不断提高;高效煤粉型工业锅炉、低阶煤

分级分质利用等示范成功,煤炭清洁高效集约化利用水平大

幅提升。土地复垦、采煤沉陷区治理、棚户区改造稳步推进,

矿区生态环境发生较大变化。

    (六)矿区文化建设取得新成果。职工劳动保护得到加

强,职工收入不断增加,生产条件得到改善,矿工生活质量

明显提高。煤矿艺术节、“乌金杯”、“乌金奖”等系列赛事、

全民健身活动,丰富了矿区文化生活。评选煤炭工业劳动模

范、寻找感动中国的矿工,进一步展现了新时代煤矿工人的

风采。

   

(七)国际交流合作领域不断拓宽。从改革开放初期有

计划引进综采设备,到中美合资建设大型露天煤矿;从开展

学术交流到加强与世界能源机构、政府和企业的深度合作;

从开展煤炭国际贸易到煤炭企业“走出去”,行业对外合作方

式不断创新,合作层次和质量显著提升。近年来,部分大型

企业发挥资本、管理、技术、装备、人才等优势,深度融入

“一带一路”建设,我国煤炭工业的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

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煤炭工业协会应运而生,为推动

行业的健康发展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通过调查研究,

先后完成了上百项重大课题研究,多项政策建议已经形成政

府规范性文件。先后召开了四次行业科技大会,提出了不同

时期科技需求与思路,组织开展重大项目攻关,推广先进技

术,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标准化建设。建立并不断完善了跨

区域、跨行业的会商机制,构建中国煤炭价格指数体系,组

织年度订货与合同监管,加强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引导企业

做好煤炭供应保障工作。组织召开现场会和技术推进会,持

续推进安全高效矿井建设,发布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促进

了行业转型升级发展。煤炭远教网覆盖了主要产煤省区 80%

的大型企业,实现了“一网四平台”、“三纵五横”的立体化格

局,累计培训 1800 余万人次。国家开放大学煤炭学院建设

稳步推进。持续不断地开展全国煤炭工业劳动模范、寻找感

动中国矿工、寻找最美青工等活动,弘扬了正气,举办中国

煤矿艺术节,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送文化下基层和各类体育赛

事,进一步丰富了矿区职工文化生活。加强了与主要产煤国

政府、国际能源机构和大型企业的联系。中国国际采矿技术

交流及设备展览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