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矿山建设第一门户网站!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 规范标准 > 

中国煤炭工业第一支“野战军”纪实(中)

发布时间:

中国煤炭工业第一支“野战军”纪实(中)

南庆杰 

编者这是第41支队退役老兵、著名“三线精神”研究专家、铁能公司宣传工作者、作家南庆杰战友撰写的一篇纪实文学。作者高站位、宽视野、多角度,从八个方面颇为全面、具体、详实的阐述了基建工程兵第41支队转战铁法矿区50年的辉煌足迹,反映了一个特殊兵种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所做出的特殊历史贡献。从文章的完美结构、清晰逻辑和阐述要点、精准数据上看,足见作者丰厚的史料积累和扎实的文字功底。本文共分上、中、下三篇推送,今天推送中篇,敬请分享。

接上文




•纪实文学•


抗震救灾做贡献

基建工程兵是人民解放军一支承担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能征善战的特殊兵种。这支部队需要始终保持不怕苦、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和过硬的战斗作风;保证部队在任何情况下不畏艰难困苦,吃苦耐劳,能打硬仗,敢于承担并出色完成各项急、难、险、重任务。

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大地震。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命令和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下发(76)建发军字229号急件的任务要求,基本建设工程兵第41支队立即调动所属406大队全部(3500人),并402、407大队各一个土建安装区队和支队直属的汽车连、安装队、医疗队等共计5500余名官兵,带着各种物资、装备、车辆,分别从湖北、贵州、辽宁三地日夜兼程开赴唐山地震灾区,执行抗震救灾和开滦煤矿的抢修抢建施工任务。

开滦煤矿是我国最大的煤矿之一。因地震遭到破坏,生产全部陷入瘫痪。当时的情况是,开滦各矿井所有生产设施和工业厂房都要重建,而且所有工程都要达到抗8级地震的要求。

开滦的范各庄矿原是一座年产360万吨的大型矿井,该矿的改、扩建计划早已立项,可由于地面拆除和重建的工程量太大,迟迟没有开工。为此,煤炭部决定结合震后重建,把它扩建成一个年产720万吨的特大型矿井。并将范各庄矿扩建的地面工程,尤其是大型原煤仓的建筑,作为一项十分艰巨而又非常光荣的任务下达给41支队。

广大指战员以“大灾面前不低头,恢复生产当先锋”的坚定意志,不顾余震威胁,进驻震区,冲向最困难、最艰苦、最危险的地方。首先进行清理废墟,恢复矿井通风系统,并进行抢排水、抢修、抢建工程,经3个月的奋战,第一阶段抢险救灾和恢复矿区生产系统的任务基本完成。

开滦范各庄矿的选矸楼可以是该矿出煤的咽喉。地震后,顶部六、七层都被震塌,只剩下光秃秃的几根钢筋水泥柱,摇摇欲坠,十分危险。要恢复这项工程,必须把残留建筑全部拆除。担负这项工程的41支队404大队4区队10中队的全体指战员,连续战斗了3天3夜,用蚂蚁啃骨头的办法,硬是用大锤把钢筋混凝土敲碎,打响了选矸楼开工的第一炮。

范各庄矿的原煤仓,结构为圆柱体形,由直径22米,基础直径27.4米,高46.8米的东、中、西3个煤仓组成,顶部两个配煤间面积3500平方米,整体钢筋混凝土为1.03万余立方米,单仓储煤量达9500吨,是当时亚洲最大的原煤仓。这是范各庄矿实现由年产360万吨发展到720万吨的重点配套工程。

施工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治理基础涌水。原煤仓坐落在80米深的淤积流沙层上,单仓基础涌水每小时136吨,而基础必须在雨季之前完成。施工采取了两级井点降水的办法,每个基础通过120个降水点降水后,推开干沙打下180根钢筋混凝土桩,再在每根钢筋混凝土桩上建箱型基础。要在一个直径27米的基础上打下180根0.8米粗的钢筋混凝土现浇筑。整个大圆柱钢筋密如丝网,钢筋工奋战5天5夜绑扎完毕。开始浇筑钢筋混凝土时,3台搅拌机日夜作业,1000立方米钢筋混凝土,3天即全部浇筑完。经专家组现场检验,施工技术先进,质量优良。

原煤仓仓体采用先进的滑模技术施工。两名老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精心设计出自己的施工方案,首先把所需的100多个千斤顶进行同步加压测试,并通过模拟试滑现场培训骨干,然后进行现场施工操作。参加施工的指战员在突击大干中精心操作,使工程一步一步加快,第一个仓用了18天,第二个用了12天,第三个只用了9天。

扩建的最后一项大工程是在原煤仓顶部建楼。三个仓筒的顶部,要用一座3509平方米的二层楼将配煤车间连为一体。建高空楼阁最难的是搭脚手架。而当时的时间和材料都不允许再从地面搭起。大家群策群力,硬是在46米的高空,在只有320毫米厚的三个圆仓筒上搭起了翼展式脚手架。战士们在悬空的脚手架上展开了施工。3个仓基础,在雨季前就抢出了2个。最后工期比上级要求的提前了半年,创造了我国滑模施工的新纪录。


经过全体指战员不怕艰苦、顽强奋战,高速、优质、安全、低耗地完成了亚洲第一大原煤仓的建设任务,为范各庄矿,乃至为整个开滦矿区提前出"抗震煤"做出了重大贡献。为此,开滦矿务局的领导到施工现场对部队官兵表示慰问和祝贺,并赠送一面书写着"抗震救灾,特别能战斗"锦旗。煤炭部专门发贺电对基建工程兵41支队给予嘉奖。

“兵改工”后唱大风

俗话说:“世事无常。”意思是说,世间的事物发展往往是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出乎意外、意想不到的事情是经常发生的。

1982年1月23日,时任中央军委秘书长杨尚昆、总参谋长杨得志向基建工程兵党委传达了中央军委关于撤销基建工程兵的决定。

3月10日,国务院副总理、国家建委主任兼基建工程兵政委谷牧,召集各部、北京市和基建工程兵等单位领导人员开会,研究贯彻中央军委关于撤销基建工程兵的问题,要求两年内基本完成基建工程兵部队的撤销工作。

1983年2月23日,国务院、中央军委下发(1983)26号关于《批转煤炭工业部、基建工程兵关于将基建工程兵煤炭部队改编为煤炭施工企业的通知》。通知指出:"基建工程兵煤炭部队改编为煤炭施工企业,是贯彻中央调整方针和改革体制、实行精兵政策的需要。"并强调:"基建工程兵煤炭部队建立十七年来,为煤炭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部队改编为施工企业后,要继续发扬人民解放军的光荣传统,不断提高队伍的施工能力,为四化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1983年4月1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基本建设工程兵41支队下发(1983)支字第101号命令: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1983)26号文件精神,支队命令各团、司政后机关及下属各单位,凡已确定集体转业的干部战士,一律在4月20日至4月25日办完一切集体转业手续,4月26日至4月30日换装。4月30日以后,任何集体转业人员不准再佩戴帽徽、领章,不准按现役军人着装。按照上级要求,截止4月30日,基建工程兵第41支队全体官兵按时完成集体转业任务。

1983年5月1日,煤炭工业部在原基建工程兵41支队驻地召开了"基建工程兵41支队胜利改编暨第二建设公司成立大会"。当天,基建工程兵41支队改编为煤炭部第二建设公司(市地级)。所辖402团、404团、407团依次改编为煤炭部第二建设公司第一、第二、第三工程处(县团级)。改编后的煤炭部第二建设公司仍继续承担辽宁铁法矿区的建设任务,其行政领导隶属煤炭工业部。

基建工程兵41支队奉命改编时,由原404团和407团承建的小青矿,建设完成投资8163. 56万元、井巷成巷24684.8米、房建竣工27973平方米。部队撤改后的二处和三处继续承担小青矿的建设任务。

基建工程兵第41支队撤改后在辽宁铁法建成的年设计能力300万吨的大兴煤矿(1990年投产)

由原401团和407团承建的大兴矿,建设完成投资3310. 84万元、井巷成巷936.3米、房建竣工40704 平方米。部队撤改后的一处和三处继续承担大兴矿的建设任务。

1983年7月,辽宁省人民政府和东煤公司在铁法市召开联席现场办公会,为铁法市和矿务局制定了“市矿统一、以矿为主、协同发展、同步进行”的工作方针。此后,铁岭市、铁法市与铁法矿务局的历届领导一道齐心合力,为共建铁法做出了贡献。

1984年12月15日,小青矿投产。自1975年5月1日破土兴建,历时近10年,与矿井配套的年入选能力147万吨、洗选能力120万吨的洗煤厂,其原煤筛分、储、装、运系统均于同日和矿井同步移交。东煤公司在小青矿隆重举行这个年产120万吨矿井的投产典礼大会。东煤公司经理李云峰、辽宁省副省长彭祥松到会讲了话。小青矿投产后,二建公司当即有469人调入该矿。

▲基建工程兵第41支队在辽宁铁法建成的年产120万吨的小青煤矿(1984年投产)

1985年10月5日,东煤公司转发煤炭部[85]煤办字863号文件,决定撤销由原基建工程兵00419部队改编的煤炭部第二建设公司,人财物划归铁法矿务局。其机关处室根据业务性质和范围,与铁法矿务局的有关处室合并,其施工队伍划归铁法矿务局领导和管理。组成铁法矿务局第一、第二、第三工程处。随之于10月22日,煤炭部[85]煤办字911号文通知,确定铁法矿务局升格为地师级单位。

客观地说,煤炭部二建公司与所属施工队伍划归铁法矿务局,为铁法的大上快上增添了一支生力军,壮大了铁法矿务局基建施工力量,使铁法矿区的建设速度突飞猛进。

第一工程处是煤炭战线上一支比较老的施工队伍。曾南北转战,几经演变。直到原二建公司与铁法矿务局合并,又隶属于铁法矿务局领导,继续担负大兴矿井的施工任务和部分机电安装任务。到1987年,全处职工1287名。

第一工程处前身402团,在担负晓南矿井的施工任务时。为加快铁法矿区建设,部队经常组织大干。部队官兵来自于全国22个省的74市县,有9个民族,许多南方籍官兵克服东北的寒冷气候和艰苦的生活条件,加班加点战斗在井下一线,为晓南矿早日移交生产做出了应有的贡献。除上述主要工程外,还参加了铁法小青矿东风井的施工任务。在大兴矿井建设中,努力完成北部区施工任务,即主、副井筒,主、副井井底车场、北一、北二、南一采区及负600米大巷,负450米总回风巷等工程。

第一工程处在大兴矿竖井施工中采用大型井架,悬臂式大抓斗机装岩,井筒使用滑模新技术和短掘短砌混凝土浇筑成型的施工方法。1985年以来,60%的岩巷采用了光爆锚喷支护,其中101掘进队施工的南翼运输大巷1986年被东煤公司 评为优质工程和标准化巷道。101掘进队自1983年建立以来,连续五年达到国家等级队水平,1986年和1987年两年达到乙级队水平,并被团中央和煤炭部命名为新长征突击队。

第一工程处成立后,通过企业整顿奠定了振兴工程处的基础,全处上下克服了由于职工两地生活多、福利基础差等原因造成的困难,艰苦创业,努力工作,使全处施工生产年年上“台阶”、创水平。工程处对安全工作高度重视,1986年初,提出并坚持了“一安全、二质量、三进度”的安全施工指导方针,两年均荣获矿务局安全施工先进单位称号,通风管理被东煤基建局定为甲级。1987年底全处达到质量标准化工程处。


▲三台子二井初期建设 (1992年5月20日)

第二工程处也是随部队集体转业改编隶属于铁法矿务局后,又继续担负铁法矿区三台子一井的施工建设任务。全处职工90%是从部队集体转业的,人员来自全国22个省、自治区的100多个市县,共有8个民族,绝大多数职工属于两地生活。第二工程处是综合建井工程处,以矿建为主,土建、机电安装为辅。

1987年7月1日,设计生产能力150万吨,矿建总工程量17,722.5米,土建工程量:工业267,688.8立方米,民用111,908平方米的三台子一井正式开工,并被国家计委、煤炭部列为重点建设项目之一,要求40个月快速建成。铁法矿务局第二工程处承担副井及风井井筒施工任务后,全处上下齐心协力,参加施工的900多名职工,发扬人民军队光荣传统,“退伍不褪色,继续争上游”。至1987年末,副井井筒已完成441.5米,风井井筒已完成487.6米。该井采用竖井开拓方式,整个开拓过程均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先进工艺。过表土层采用沉井法;基岩施工采用短段掘砌整体式下行金属模板;测量用千米激光指向仪;提升用滚筒直径3.5米的大绞车,3立方米大吊桶;排矸用自卸式翻斗汽车;钻眼用大伞钻;爆破采用深孔光爆、高威力水胶炸药、毫秒雷管;吊盘升降所有稳车采用同步集中控制;排水用大吊泵等先进设备,加快了施工速度。担负风井井筒施工的掘进二队,1987年当年开工、当年井筒打到底,最高月记录成井85米。担负副井井筒施工的掘进一队,1987年平均月进尺44米,最高月纪录成井73米。安全、质量均达到国家要求,两个掘进队双双跨进国家乙级队行列。


在建中的三台子一井1987

根据东煤公司的部署和铁法矿务局的具体安排,第二工程处学习云南“鲁布革”经验,于1987年3月进行了企业内部改革。首先改革施工管理体制,强化施工指挥系统。“三斧子”砍掉处级干部9人,机关科室18个,机关干部83人。全部安排在施工一线和其它辅助单位。其次改革分配制度,调动职工积极性。整顿劳动组织,提高劳动生产率。最后改革党委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为处长负责制,党政彻底分开,处长全面负责,党委保证监督。

改革获得圆满成功,受到东煤公司和矿务局的肯定,在东煤公司1987年经营管理工作会议上作为经验材料,在全公司同类工程处推广。改革给二处带来生机,1987年全处经济效益创历史最好水平,工程处跨入了等级处的行列。工程处对安全工作非常重视,1985年隶属铁法矿务局后,连续三年无重大伤亡事故,工程处把质量标准化看作百年大计,1987年12月经矿务局检查验收,有12个项目达标,工程处达到标准化处。

第三工程处的施工队伍成立后,也曾转战南北,经历了“工改兵、兵改工”,的全过程。1974年3月,407团先遣部队调抵铁法矿区,1976年5月,该团人员全部调入铁法,先后担负晓南矿、小青矿、大兴矿工业与民用建筑安装施工任务。部队撤改就地集体转业后,最终也划归铁法矿务局领导,更名为铁法矿务局第三工程处,施工任务不变。1985年10月,处机关迁至调兵沟。全处有全民职工1400人。其中90%上的职工是从部队集体转业的,人员来自25个省(市)自治区的158个县(旗),15个民族。

第三工程处是一个以土建工程为主,安装工程为辅的综合工程处,主要承担矿区工业与民用建筑安装施工任务。转战铁法矿区后,主要承建了晓南矿选煤厂圆筒仓和重介筛分车间及张庄住宅区;小青矿选煤厂水洗车间等地面建筑和腰堡住宅区;大兴矿副井井塔、工业广场、选煤厂圆筒仓等建筑和大兴矿职工孤山子住宅区、调兵山住宅区、兀术街住宅区;调兵沟供热面积1.9万平方米的第一座锅炉房;建筑面积3501平方米的小青矿医院和3.55万平方米的铁法矿务局总医院等施工任务。先后担负晓南矿、小青矿、大兴矿、铁法调兵沟生活基地等主要工业与民用建筑安装施工任务。调入铁法矿区以来,仅1976年至1987年,全处完成总产值11,882.06万元,完成施工产值11,04 0.18万元,竣工面积276,912平方米。

第三工程处对安全工作十分重视,由于组织机构、规章制度健全,党政工青主要领导齐抓共管,1986年被评为矿务局安全生产先进单位。1987年评为东煤公司基建系统安全生产先进单位。标准化工作提前一年跨入了标准化处行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