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矿山建设第一门户网站!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国外矿山 > 非金属矿山 > 

我国矿业国际产能合作形势分析与展望

发布时间:2020-03-18



矿业国际产能合作是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全球矿业治理的重要抓手。2019年境外地质调查工作转型,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力求实现精准服务。境外矿业投资稳步增长,存量规模跻身全球前列,矿业国际产能合作继续向多元化发展。值得关注的是,部分资源国家政策调整对矿业投资的影响显现,各国在资源领域的博弈日渐激烈,境外矿产勘查动力仍旧不足。中国企业矿业国际产能合作将在新的机遇和挑战中继续前进。











  一 


基础地质调查服务矿业国际产能合作





1. 推进战略性矿产供需分析与全球布局研究

中国地质调查局全面预测了我国46种主要矿产2020~ 2035年需求趋势,论证了2020年、2025年和2030年保障形势,为新时代矿产资源决策提供了重要科学基础,有效支撑国家能源资源决策。聚焦国家需求和“一带一路”倡议,围绕战略性矿产和重点地区“两条线”,基于全球消费格局、资源与生产贸易格局、2035年中国供需趋势、我国境外开发现状、规划布局方向和目标,以及特征风险与对策等六方面综合考虑,提出16种战略性矿产全球布局规划建议。

2. 全球矿产资源信息系统转型升级,全新服务平台上线

全球矿产资源信息系统启动升级改造工作,以数据共建、信息共享、动态联动为总体思路,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发布权威的全球矿业项目、矿业公司、矿业权、矿业资讯等动态数据,建立了全球矿业项目数据库,全球矿业公司数据集和刚果(金)、几内亚、坦桑尼亚、秘鲁、老挝等26个国家的矿业权数据库。全球矿产资源信息系统互联网版(全球地质矿产信息网)实现了与“地质云”的对接,上线“一带一路”等专题,为企业提供矿业国际产能合作信息服务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3. 聚焦战略紧缺矿产研究评价工作,创新服务企业模式

中国地质调查局聚焦锂、钴、镍、铜、钾盐、稀土、油气、金、锰、铀、铍、铬、钨、锡、铁等我国紧缺的战略性矿产,在全球6个重要成矿区带部署了成矿规律研究与资源潜力评价工作。在赞比亚、老挝、蒙古等国家开展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圈定了80个找矿远景区,调查成果直接引导中资企业注册矿权3处。精准对接“走出去”过程中不同阶段企业需求,创新合作与服务模式,形成为企业提供找矿靶区、优选找矿靶区、提供技术资料、提供野外现场技术和提供合作调查研究等服务模式,为56家中资企业在25个国家的64个矿业项目提供了服务。





1
2009年-2018年我国采矿业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存量及行业排名(数据来源:中国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2009-2018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2
2013年-2018年我国采矿业对外投资并购情况(数据来源:中国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2013-2018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二 


矿业国际产能合作稳步发展


1. 采矿业一直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商务部等部门编写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近10年来采矿业(公报中采矿业是指石油和天然气开采、有色金属矿采选、黑色金属矿采选、煤炭开采等领域)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一直位居行业前列。2013年采矿业对外投资存量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2018年达1734.8亿美元,居全行业第6位。虽然近年来份额下降,但采矿业依然是中国对外投资重要领域之一。采矿业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于2013年达到峰值248.1亿美元,随后开始下降。2017年流向采矿业的投资首次体现为负值(-37亿美元)。2018年采矿业投资流量回正,达46.3亿美元,居全行业第8位。采矿业对外投资并购金额近年来波动较大。2018年采矿业完成27起对外投资并购,累计金额91.8亿美元,同比减少19.5%,居全行业第二位,仅次于制造业,金额占比为12.4%。

2. 中国企业已经成为全球矿业市场的重要力量

根据经合组织(OECD)、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英国国家统计局等机构数据,2018年中国采矿业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规模已经超过美国(1567.96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英国,成为全球最主要的采矿业对外投资国之一。

在2019年度《财富》杂志发布的世界500强名单中(营业收入排名),金属矿业行业栏目共有9家企业上榜,除传统国际四大矿业巨头外,其余5家皆为中国企业,五矿、中铝、江铜、金川和铜陵有色分列第1位、3位、6为、7位、9位。《福布斯》杂志根据2018年度的销售额度、利润、总资产和市场价值做加权组合,统计发布的全球上市公司2000强中,金属和矿业分类中上榜的36家企业中,中资企业有12家,说明中国矿业公司在国际行业中已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3. 矿业国际产能合作有效提升了我国资源安全保障能力

据不完全统计,中资企业在吉尔吉斯斯坦、塞尔维亚、澳大利亚、赞比亚、阿根廷、加拿大等66个国家投资了640个矿山项目,投资目标矿种涉及铁、铜、金、铬、铀、锂、钴、镍、铅、锌、锡、钨、锆、钛、钪、铌、钽、稀土、煤炭、铂族金属、宝石类、石墨、钾盐等63种矿产,基本覆盖了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目录,同时也涵盖了美欧等国家关键矿产名单中的大部分矿种。大型矿山是企业投资的重点,在所有投资的矿山中大型规模及以上的项目有270处,占总量的42%。虽然我国企业境外投资的矿山数量不多,但部分矿种的权益资源量相当可观,铜矿、镍矿、钴矿、铝土矿、铂族金属、铬铁矿等矿产的境外权益资源储量已经超过国内查明资源储量。

4. 中国企业对境外战略性矿产投资不断加强

战略性矿产是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原料。企业作为在境外开展矿业产能合作的主体,从保障国家资源安全和企业自身长远发展的角度,有责任和动力加快布局全球战略性矿产资源。近年来,中国企业对境外战略性矿产的投资不断加强,天齐锂业、洛阳钼业、盛和资源、中矿资源等企业通过一系列的海外并购,已经成为锂、钴、铯等矿产的全球领军企业,为增强我国对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全球控制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5. 矿业国际产能合作方式与主体日趋多元化

最初,中国企业主要以设立全资子公司、与当地企业设立合资公司等方式开展矿业国际产能合作。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企业境外投资方式日趋多元化。企业不断探索新的投资模式,出现了以承建矿山工程换取资源开发权利的“工程换资源”模式;购买具有发展潜力或拥有优质项目的公司股权的“股权并购”模式;以及承购产能或获取产品包销权的“产能购买”模式;与资产所有者订立契约,获取一定期限内资源项目经营权的“租赁经营”模式;与利益相关方成立联营体共同开发资源项目的“战略联盟”模式等。“股权并购”模式是最普遍的投资方式,通过并购企业可以迅速获得先进的技术、销售网络并占据已有市场,还可以获得已经建立的品牌和其他战略性资产。

中国境外矿业投资最初以大型国有企业为主体。进入21世纪,民营企业开始进入并且发展迅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境外投资矿业的中资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59%,投资矿山项目数量占比45%。洛钼集团、华友钴业、天齐锂业等都是境外矿业投资的重要参与者。在一些案例中,国有企业也开始探索与民营企业合作投资,如中国中铁、中国电建和华友钴业成立合资公司,开发位于刚果(金)的华刚铜钴矿项目。

6. 矿业合作与“一带一路”建设双向促进效应日益凸显

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外合作取得明显成效。截至2019年10月底,中国已经同137个国家和30个国际组织签署197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与沿线国家开展矿业合作创造了历史机遇,各国希望利用中国在矿业领域的技术、装备、资金、人才等优势推动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同时,矿业领域的国际产能合作也助推了“一带一路”倡议的扎实发展。据统计,当前我国企业与全球66个国家开展了矿业产能合作,遍布全球六大洲,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51个,占比77%。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投资的矿业项目285处,占项目总量的45%,矿业产能合作已经成为“一带一路”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 


新形势与新挑战

1. 资源国矿业政策变动对投资产生负面影响
矿业投资相关政策和法律的稳定性及执行力,是决定一个国家和地区矿业投资环境的重要依据,也是作为投资者抵抗风险的最后屏障。在“逆全球化”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和资源民族主义有所抬头,部分国家近年来密集修订矿业法规,对我国企业投资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如铜钴资源大国刚果(金)2018年颁布新矿法,要求大幅提升矿业权利金,规定政府在矿业项目中的持股比例,嘉能可、兰德黄金、洛阳钼业等重要投资者纷纷表示担忧。邻国的赞比亚同样提高矿业税率,被咨询机构普雷米尔(Premier Consult)评为全球矿业税负最重的国家。此外,赞比亚还提高了矿业用电价格,对矿业企业生产成本产生重要影响。印度尼西亚高悬禁止原矿出口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严重制约了企业新进入投资采矿和扩大生产规模。




2. 各国在战略性矿产资源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

近年来,美国密集调整全球能源资源政策。美国总统特朗普2017年签署《推动能源独立和经济增长》和《确保关键矿产安全和可靠性供应的联邦战略》,2018年美国内政部发布35种关键矿产清单,2019年美国商务部发布《确保美国关键矿产安全和可靠供应的联邦战略》。2019年,美国国务院提出“能源资源治理倡议”,拉拢刚果(金)、赞比亚、纳米比亚、博茨瓦纳、阿根廷、巴西、秘鲁、菲律宾、澳大利亚、加拿大等10个我国重要的矿业合作目标国和矿产品进口国建立能源和关键矿产联盟。据统计,中国企业在境外投资的矿山项目中60%分布在以上联盟国家。另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中心统计,2017年我国进口的铌、铁、锌、镍、钴、铜、锂等矿产品超过50%来自这些国家。美国一系列举动旨在保障本国资源安全供应的同时,正削弱中国对关键矿产的控制力,中美两国在全球资源领域的竞争日益显现。除美国外,欧盟、澳大利亚、英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相继发布了关键矿产目录并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战略,加快在战略性矿产资源领域的全球布局。如日本近年来将关键矿产列入其在全球矿业产业链中战略布局的重点,以三菱商事、三井物产、住友商事等15家主要企业为战略执行者,在南美洲、非洲、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建立了资源供应基地,已初步完成了关键矿产全球供应链的构建。

3. 锂钴等新能源材料矿产境外投资降温

随着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不断缩减,2019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下降4%。需求不振加之产能过剩,反映到原材料价格表现为,锂钴等矿产品价格承压下跌。2019年年末锂矿产品价格相比近年最高点下跌57%,钴产品价格相比近年最高点下跌66%。在全球矿业并购市场上,中国企业境外涉锂、钴并购不断降温,2017年锂价高峰期时中资企业以锂为主要目标矿种的并购达15宗,而2019年锂价下探至10000美元/吨以下后,中资企业的境外涉锂并购仅为5宗。而前期完成的并购项目,尤其是大额的股权并购,面临巨大的盈利和财务成本压力,如天齐锂业2018年融资约250亿元完成对SQM股权并购案,据该公司季报披露,2019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下降91.77%。此外,洛阳钼业2019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下降69.93%。

4. 境外矿产勘查投入略有回升但仍旧低迷

据“全国地质勘查成果直报系统”统计,2019年我国境外矿产勘查投入约2.7亿元,其中72%的资金投向预查、普查和详查项目,在境外43处矿产地取得勘查进展,新增了资源储量。2019年资金投入与上年相比略有回升,增幅约8%,但2016年至今,境外矿产勘查投入一直在4亿元以下徘徊,相比于高峰时期超过10亿元的勘查年投入仍处于低谷阶段。相较境外采矿业年度并购额的百亿美元规模,境外矿产勘查投入更显微小,显示我国企业在境外的矿业投资更偏重于风险较低的成熟矿山项目的并购,介入高风险的矿产勘查投资依然动力不足。( 张伟波  陈秀法  黄霞  王靓靓  陈喜峰  潘冰)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信息来自于中国矿业报

  • 责编:龙志阳        | 编辑:龙志阳


0